关闭

提示

首页 > 人物 > 正文

陈莲珍:新中国头号女土匪却获毛主席特赦,一生经历堪称传奇

信息发布者:农业快讯
2018-08-23 09:29:27

原创 今日女报 

今日女报“识女图”专栏

陈莲珍:新中国头号女土匪却获毛主席特赦,一生经历堪称传奇

马苏电视剧《最高特赦》剧照。

如果现在告诉你,这张照片中持枪的美女是个女土匪,相信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是影视剧美化了的女土匪啊,这分明是演员马苏!

没错,这确实是马苏。但有必要告诉你的是,论姿色,这个女土匪的原型陈莲珍丝毫不比马苏逊色。

没想到吧,美成这样的女人竟有一颗悍匪的心。可以说,土匪该具备的胆识和心狠手辣陈莲珍都具备了,她既活成了“大哥的女人”,也活成了大哥本尊,所以她与著名的女匪赵洪文国、“双枪”驼龙(本名张淑贞)以及田玉莲合称民国史上“四大美女土匪”。

土匪现象是旧中国的国情之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民党散兵游勇的参与,土匪数量激增,据有关史料记载,全国土匪最多时曾达到200多万人,严重破坏了社会安宁。

1950年6月,毛泽东指出:必须坚决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剿匪工作由此越来越深入。令人好奇的是,1953年2月,当解放军要枪决一名“罪该万死”的女土匪时,毛主席却下令“不可杀”——这个女匪就是马苏在电视剧《最高特赦》中饰演的陈莲珍。

陈莲珍1921年出生于贵州长顺县广乡顺朝摆村,乳名程幺妹,布依族。少女时,她窈窕高挑,且因容貌秀丽而被称为“宜林山国第一美人”。这样一个美女,原本应该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可惜命运由不得我们的假设。

陈莲珍:新中国头号女土匪却获毛主席特赦,一生经历堪称传奇

演员马苏剧照。

1941年,20岁的陈莲珍被父母安排嫁给舅舅家的表哥,但半年后表哥就去世了,陈莲珍年纪轻轻成了寡妇。丧夫不久的陈莲珍被当地有钱有势的大地主陈正明看中,收为二房。因此,她又被当地人称为“陈大嫂”。

虽是二房,但陈正明对陈莲珍非常疼爱,把家里收租收税的事情都交给她,并且教她骑马打枪。可以想象,当时的陈莲珍骑着高头大马到各地去收租,一副大姐大的模样有多么拉风?

陈莲珍和陈正明生有两个女儿,原本日子过得不错,可惜好景不长,1946年,陈正明因病去世,留下了几百亩良田。死了老公又没有儿子的女人在当地被称为绝户(无法延续香火),陈家族人就琢磨着如何赶走陈莲珍。让人想不到的是,面对前来抢夺家产的族人,陈莲珍居然带着家丁拿枪和族人对打。后来,这些族人不惜联合土匪对付陈莲珍。为保住家产,陈莲珍与布衣族惠水县白日乡乡长、原国民党第八十九军的一个团长罗绍铨的弟弟罗绍凡过起了同居生活。

家产总算保住了,但她同时也跟着上了贼船。

1950年,解放之初,贵州土匪蜂起,陈莲珍也被邀入伙并被委任为大队长,成了匪首。陈莲珍当上匪首后,曾率部参与第一次围攻惠水县城。在被守城部队击退之后,为保全自己的人马,第二、三次攻打惠水县城,她都未参加。1950年11月,贵州军区开始大规模剿匪,土匪大部落网。然而,陈莲珍凭借在少数民族中的关系,加上熟悉地形以及女性便于乔装等优势,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屡次逃脱。口口相传下,“女匪首陈大嫂神出鬼没”的名声越传越远。

当时在贵州,一提起“陈大嫂”,几乎无人不知。其实,大多数人并未见过她的真容,包括搜捕她的解放军战士。为此,侦查人员特地找来陈莲珍的妹妹,以她作为模特绘出陈莲珍的肖像。1953年2月24日,陈莲珍在贵州龙里县大新乡革老铺落网。

陈莲珍:新中国头号女土匪却获毛主席特赦,一生经历堪称传奇

陈莲珍老人和电视编剧合影。

陈莲珍被抓获后,怎么处置这个美女土匪,成了一个难题。有的主张枪毙,有的主张留着她争取其他土匪投降,意见一时难以统一,为此省军区还专门开会讨论。

当时李达上将是西南军区参谋长,特意将此事向中央汇报,寻求解决办法。毛主席在得知陈莲珍是女性、又是少数民族后,下令“不可杀”。更重要的原因是,毛主席对李达说:“诸葛亮七擒孟获,我们也可以试试!”

陈莲珍十分意外地获得了新生的机会,此后的陈莲珍也有了“女孟获”之称。一个“罪该万死”的女土匪竟然被释放了,而且政府还帮她安了家,给予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让陈莲珍感动万分。此后,她积极配合解放军进行剿匪斗争,屡立战功,进山搜剿,有22名匪徒被她劝降,有3名顽匪被击毙。

毛泽东主张学习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胆略和气魄,和他释放“陈大嫂”的故事也一度成为民间美谈。剿匪工作结束后,陈莲珍被安排进县城当了工人,上世纪70年代后,她被安排在贵州惠水生活,并多次当选为县政协委员。

得到特赦后的陈莲珍始终没有忘记党和人民的恩情,尤其是到了晚年,陈莲珍一直想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

1998年,陈莲珍在惠水家中病逝,享年76岁。近年,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匪首的故事,不断以各种形象活跃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里。对于她跌宕起伏的人生,人们除了一声叹息,更多地是为她悲悯、为她庆幸。


文/刘晓竹(杂志社编辑,怀揣作家梦多年仍未放弃的稀有文学女青年,爱历史、美食、旅游)

来源:今日女报“识女图”专栏

编辑:陈大嘴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易村客)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村链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